SDDC法结合了强夯与挤密的优势,它通过对桩体、桩间土进行挤密,使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地基土湿陷性得到消除。以下通过与其他几种地基处理方法的比较,可进一步说明该作用机理。 与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比较 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可处理的深度为5 m~15 m。当用来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时,宜采用土挤密桩法;当用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或增强其水稳定性时,宜采用灰土挤密桩法;当地基土的含水量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时,不宜采用这种方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在消除土的湿陷性和减少渗透性方面效果基本相同,土挤密桩法地基的承载力和水稳定性不及灰土挤密桩法。而SDDC法可以说是综合了两者的优点。 与强夯法的比较 强力夯实法单位面积夯击能量小,夯击时仅是动力压密,由于存在有效区和影响区的差别,深层难以达到压密效果,加固深度受到限制。SDDC法是以强夯重锤对孔内深层填料孔内深层作业,由于桩锤直径小,在具有相同夯锤和落距条件下,孔内深层**强夯法的单位面积夯击能量比强夯法大很多。施工时由深及浅在孔内分层填料,分层夯击或边填边夯,因此本法具有高动能、高压强、强挤密作用,且处理深度大。 SDDC法的桩锤呈尖锥状或橄榄状,夯击时对下层填料进行深层动力夯、砸、压密,对上层新填料进行动力夯、砸、劈裂和强制侧向挤压。通过桩锤的动力夯击,在锤侧面产生较大的动态被动土压力,锤推土迫使填料向周边强制挤出,桩间土也被强力挤密加固。该方法处理的地基,自上而下都得到加固,且达到均匀密实状态。而强夯方法加固的地基是上强下弱,有软弱下卧层时,达不到加固目的。 与柔性加固桩的比较 石灰桩、灰土桩、砂桩、碎石桩等柔性桩所采用的桩锤小,成桩桩径小,夯击能量小,压密效果低,对桩侧土挤密的侧压力小,桩间土被加固的效果差。加固后的复合地基承载能力一般不**过原地基的2倍或接近于**地基,且桩体质量存在储多缺陷,其深度也是有限的。 SDDC法采用较重夯锤,桩体直径可达0.6~2.5 m,单位面积受到高动能、强夯击,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整体刚度均匀,地基承载力可提高3~9倍。SDDC法的高能量和高压夯击和动态冲、砸、挤压的强力压实和挤密作用,使桩体十分密实,土体在受到很大夯击能后应力缓慢释放,不断对桩周土施加侧向强力挤密,同时又对桩体产生大的侧向约束作用,使桩体具有半刚性半柔性桩的特点。对于分层地基或软硬不均土层,会形成串珠状态,有利于桩和桩侧土的“咬合”,增大桩侧摩阻力。 与刚性桩的比较 钻孔混凝土灌注桩、预制桩、沉管灌注桩以及CFG桩等刚性加固桩虽然有其各自优点,但也存在诸多特点:打入桩施工噪音大,截桩工作量大且费工,工程造**,打桩机又污染空气;混凝土灌注桩或CFG桩存在桩身质量缺陷,桩侧土未被挤密,土对桩的约束力小;这类桩使用钢材和水泥等,工程造价远**SDDC法,且地基是靠刚性桩承载,而不是复合地基承载。另外,由于混凝土灌注桩的桩侧土未被挤密,在混凝土硬化收缩时,桩体混凝土与桩侧土间出现缝隙,使桩侧摩阻力下降。而SDDC法在成孔后桩侧土对桩体产生很好的“咬合”作用,可形成良好的整体受力的复合地基。 与钻孔灌注桩比较 钻孔灌注桩在成桩过程中不能消除地基土湿陷性,由于土质较差、土体张力小可能出现孔壁塌陷、孔内局部缩颈等问题,而SDDC法不会存在这种问题。 4.6与高压喷射注浆法比较 高压喷射注浆法对地下水流速度过大、喷射浆液无法在注浆套管周围凝固等情况不宜采用。而SDDC法可以消除地下水的影响,不论是否处于地下水位以下都可以采用该法处理。